查看: 98|回复: 0

梦里会张良之辛弃疾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3 08: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梦里会张良之辛弃疾,南宋衰败。

书接上回。

继续与张良先生的交流。

张良先生,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

我问,整个宋朝,谁的词可以跟苏轼一决高下?

他说,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

我问,代表作是什么?

他说,那太多了,整个中学阶段,你背诵的最多的宋词就是出自苏轼与辛弃疾之手,我说几个,帮你回忆一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说,哇,我竟然全能背过,特别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我经常引用。

他说,宋词的主流基调是以男女情爱为多,涂脂抹粉,柔媚婉转,偏女性气质。苏轼呢?有了一丝阳刚气息,使人眼前一亮,哇,词还可以这么写?而辛弃疾呢?则是男性荷尔蒙爆棚,他的词里没有矫揉造作,只有慷慨豪迈。

我问,会不会有人觉得,辛弃疾的词写的比苏轼好?

他说,辛弃疾的粉丝都这么认为。

我问,那为什么辛弃疾没入选唐宋八大家?

他说,这说明不了什么,李白、杜甫也没入选。两个原因,第一、唐宋八大家主要是指散文。第二、唐宋八大家多为政治家,或多或少都参与过古文运动。

我问,您最喜欢辛弃疾的哪句词?

他说,我喜欢他的自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问,辛弃疾是哪里人?

他说,山东人。

我问,山东人?

他说,是的,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属于金国统治区,那么辛弃疾也就是金籍汉人。他出生时,宋金正在进行《绍兴和议》谈判,很快岳飞就要遇害了。

我说,我有个疑问,当时金国不是掠走了宋朝两位皇帝嘛,宋徽宗与宋钦宗,签《绍兴和议》时,南宋用岳飞的人头换了宋徽宗的灵柩与韦太后,那时宋钦宗是否还活着?

他说,活着。

我问,他咋没一起回南宋?

他说,一山不容二虎。他若回来,赵构的皇帝就名不正言不顺了,毕竟大宋真正的主人回来了,所以,哪怕宋钦宗哭着对韦太后承诺,自己回去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要……也没让他回来,最终客死在金国。

我问,辛弃疾学什么语言?

他说,汉语。少数民族统治中原,一定会主动汉化。所以,站在今天回看历史上少数民族对汉族的一次次统治,其实也是中原文明对他们的一次次反包、同化,最终都成了汉族。

我问,辛弃疾去哪参加高考?

他说,金国的首都,今天的北京。辽国时北京叫燕京,金国改称中都,元朝改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称北京。

我说,政治中心从西安到洛阳到开封,终于轮到北京出场了。

他说,对于辽、金、蒙这三家而言,北京正好不南不北,若选开封就太南了。

我问,辛弃疾是什么出身?

他说,官三代。他出生不久父亲就没了,爷爷辛赞把他带大的,辛赞在金国占领区任职,但是心底总有一团光复大宋的火,并且把火种耳濡目染传给了辛弃疾,爷孙俩身在曹营心在汉。

我问,辛弃疾师从何人?

他说,刘瞻。刘瞻同期带出了两个极品,一个叫辛弃疾,一个叫党怀英。你若是研究过泰山石刻就会对党怀英很熟悉,他是泰山上的碑刻专家,岱庙里有个乌龟驮着的石碑,算是镇庙之宝,《大金重修东岳庙之碑》,就是出自他之手。

我说,书法好。

他说,相当好。金国发行过一枚钱币叫泰和重宝,这四个字就是党怀英所写,国家级文学大师,官运亨通并善终,算是很完美的人生。相比之下,辛弃疾的一生,则是颠沛流离。

我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辛弃疾落榜了,若是辛弃疾跟党怀英一样考中了进士,也就不存在南渡了,也不存在胸中一团火了。

我说,我有一种感觉,不知道对不对,就是抛开家国情怀不讲,单说“活着”,不管谁统治,对于老百姓而言,差别不大,例如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学到这里时,我在想,那留在北方的大家族肯定完了,实际上呢?他们照样活的很好,甚至后来还能主宰北方政坛。到南宋时,金国占领了山东,咱感觉山东应该完了,结果辛弃疾他们一样生活,还能参加高考。

他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大户人家。兵荒马乱时代,有两类人可以躲避战争,一类是偏僻郊区,例如贵州某个山旮旯,二是达官贵人,他们既可以选择与新政府合作,又可以选择移居,哪里相对安全,就去哪里,例如金国要打开封了,那跟着皇族一起跑到杭州,歌继续唱,舞继续跳,不是有首诗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说,贫贱不能移。

他说,战争受害者有两类,一是战区老百姓,二是战败方的皇室贵族。战争也是讲伦理的,什么人可以杀,什么人不能杀,什么武器可以用,什么武器不能用,一般是会放过平民的,不过也有不讲武德的,例如成吉思汗,就一个原则,屠城。一是对接下来要攻打的城市带来震慑力,二是防止死灰复燃。他们是骑兵作战,不可能攻一座城留一部分士兵在此驻守。

我说,我看过日本作家陈舜臣写的《成吉思汗一族》,里面有一段挺有意思的,背景是金国卫绍王被杀之后,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建议一举攻下燕京。然后成吉思汗说:“我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取得城市你就要养活那里的百姓。”

他说,一般情况下,若是有计划做未来的主人,都会最大化的经营民心,不仅不能屠城,还要化身老百姓的守护神,为大家谋福利。元兵为什么南下时不再大规模屠城了?因为他们要把中华大地当根据地,需要在意自己的形象了。

我说,能避免战争的领导,真是大智慧、大爱。

他说,所以还有人说,百姓喜欢阿斗这样的领导,关键时刻就投降,谁愿意整天打打杀杀,百姓就是平平安安过日子。我们作为局外人,看宋朝这些皇帝都太窝囊了,动不动就破财免灾,被人赶到杭州了,依然是拿钱买和平,太憋屈了,为什么不打回去?所以,今人对当朝的那些议和派是充满鄙视的,尤其是大奸贼秦桧,实际上呢?可以看另外一个数据,通过花钱买和平的方式,南宋又延续了150年,堪称奇迹,偏安一隅的南宋的GDP仍然是巨大的,百姓生活远没有文人骚客愤青如陆游、辛弃疾、李清照们笔下的民不聊生,反而是一片歌舞升平欣欣向荣。南宋政权高层算了一笔帐,发现每年纳贡金国的费用非常低,而组织庞大军队去打仗是这个成本的十倍还多,还不一定能打赢。然后,很务实,花钱买了后面的社会繁荣稳定发展。

我说,就是太窝囊。

他说,是的,对于老百姓而言,其实是幸事,但是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

我问,落榜的辛弃疾,接下来做什么?

他说,落榜后自然成了社会青年。辛弃疾的祖上是西北人,将门之后,所以辛弃疾从小也喜欢舞枪弄棍,当时地方上有不少起义军,辛弃疾就加入了其中,因为他有文化,就给当时的起义军头领耿京干秘书,耿京派辛弃疾去与南宋取得联系,意思是我们起义大军准备归顺南宋,你们接纳一下,辛弃疾谈好归来的路上,听说耿京被手下张安国杀死,张安国提着耿京的脑袋换官当了,辛弃疾带着五十名兄弟闯进了五万人军营把张安国擒获了,当投名状送给了南宋政府,斩首了,一战成名。

我问,有没有可能,他们在学黄巢,学宋江,渴望被招安?毕竟山东人就喜欢当公务员。

他说,张安国之流是,应该是一部分起义人的诉求吧。至于辛弃疾怎么想的,这个无从考证。

我问,南宋给了辛弃疾什么官?

他说,江阴签判,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政府中的秘书长这样的位置。

我问,辛弃疾的家人在金国当官,南宋人能信任辛弃疾吗?

他说,不太信任,因为他是从北方叛逃而来的,当时管这类人叫归正人,这个概念是南宋丞相史浩提出来的,他用“归正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北归汉人,充满着歧视味道。

我问,辛弃疾的政治抱负是什么?

他说,帮南宋夺回中原。辛弃疾是彻头彻尾的主战派,而且要亲自带兵打仗的那种。他怎么才能被重视?就是不断的写信,给江苏省长写信,给皇帝写信,谈应该如何打金,只是,人微言轻,没人重视他。

我问,他的战略是什么?

他说,他认为,打金的核心是取山东,因为山东属半岛,只需要守一面就可以,而且是金南下的咽喉所在。取山东的技巧是什么?不能硬刚,而是要从陕西到河南选四个进攻点,同时开战,那么金兵肯定会调防西部,然后呢?南宋大军全力打下山东。

我问,他们听了吗?

他说,当时江苏省长叫张浚,也是主战派,后来宋孝宗赵昚让张浚主持北伐,张浚提出的作战计划也是先取山东,应该是受辛弃疾启发。但是他没有采纳辛弃疾的其它几路分兵佯攻,而是直接硬刚,结果被金兵打的屁滚尿流,签了《隆兴和议》。

我问,前面不是有《绍兴和议》吗?主动开战,不等于撕毁协议吗?

他说,肯定要找理由,逼对方先动手。宋孝宗赵昚派使者去见金国皇帝:“陛下,河南有块地是我们大宋皇室的祖坟所在地。您能不能开开恩把它还给我们,方便我们祭拜祖宗呢?”你想,金国咋可能允许呢?南宋的这种行为显然是在制造事端,想让金国方面首先沉不住气,结果呢?金国不上套,反而加强了防备,从而一次就挫败了南宋军队。

我说,等于提醒了金国,我要打你了。

他说,挨揍以后,主战派销声匿迹了,只有辛弃疾依然摇旗呐喊,这次,他直接写信给宋孝宗,呈上了十篇关于抗金复国的军事论文,自称《美芹十论》,古人以“献芹”表示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美芹十论》的中心思想是金国并不可怕,北伐可以成功。宋孝宗一看,这小子有点水平,就约谈了一下,但是不欢而散,两点没谈拢。

我问,哪两点?

他说,第一、辛弃疾认为,军事行动必须保密,绝对不能“宣战”,而过去每次北伐都是大张旗鼓,要么就是提前挑衅,给了对方足够的准备时间。第二、辛弃疾认为,北伐必须有足够的准备期,要做长线准备,而不是心血来潮就直接北上。

我问,见到皇帝了,会不会被提拔?

他说,没多久辛弃疾被调进都城临安,做了司农寺主簿,可以理解为在国家粮食局工作。

我问,会不会皇帝觉得,辛弃疾并没有带兵打过仗,只是纸上谈兵?

他说,有这种可能。

我问,若是上次北伐,听从了辛弃疾的建议,分兵佯攻,然后再主攻山东,有没有可能拿下?

他说,很难,这都属于初级战略,你能表演,对方就能识破。真正懂军事的话,能把一点看的很明白,就是金在安内的前提下,是可以吊打南宋的,但是南宋没有可能把金打回去。所有狗见了狮子都夹起了尾巴,藏獒则依然狂吠,不说明藏獒勇敢,而是藏獒智商低下,这就如同我们看新闻,海峡对面有“砖家”在分析大陆是纸老虎,这不是傻子吗?

我问,辛弃疾的一生,有没有机会带兵打金军?

他说,没有,他的一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最贴切,就是冷板凳。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前后46年,其中近20年被闲置,另外被任用的20多年间,遭到多达37次的频繁调动。若不是后来靠“词”出名,他的一生在当时看来,算是很不得志,就是他的主战理论以及军事理论得不到上层的认可,但是有绝对的民间基础。

我说,南宋第一愤青。

他说,他算不上,陆游才算。

我问,陆游也是主战派吗?

他说,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做梦都在打金兵……

我说,感觉辛弃疾一辈子都没被重用过。

他说,换个角度说,若是辛弃疾真的被重用,带兵去北伐?他的历史形象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版本了,例如谈判时,南宋把他的脑袋当投名状送给金国,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呻吟,只愤青,但是没有真上战场。

我问,辛弃疾有没有好朋友?

他说,不少,他跟朱熹就是好朋友。

我问,若是孔子跟朱熹同时参加高考,考儒学,谁能得高分?

他说,肯定是朱熹,因为儒学经典大部分都是由他翻译解释的,朱熹就是标准答案,朱熹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存天理灭人欲。

我问,天理是什么意思?

他说,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就成了中华学问的正统代表。到唐宋时期,学者们突然发现,道家、佛家都讲了世界本源问题,而儒家竟然没有回答这个最重要的世界观的问题。于是,儒学学者开始修复这个BUG,朱熹就是这个儒家回答世界观问题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世界万物的本质都是理,这个理就是无影无形,先于一切事物存在,任何事物在被创造出来之前,天地间早就有了这个事物的模型了,例如“孝道”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就存在了。

我说,云里雾里的。

他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说,貌似朱熹后来被打成了反派。

他说,是的,在派系斗争中,他们这些云里雾里派失势了,从而被黑化了,说他淫乱、爬灰,但是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他修行是很高的,无论别人评价他什么,他从不回应。朱熹这个人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跟孔子齐名的。

我问,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他说,他的这些云里雾里的理论,别说老百姓了,专业学者都被搞迷糊了。凡是不能通俗化的东西,都是很难推广的。他真正的贡献是儒学的通俗化、基础化。第一步是重新注释了儒学经典,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第二步是从娃娃抓起,例如编著了《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都提出了行为规范。一句话,老百姓怎么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简单,你照着行为规范去做就行了。朱熹真正推动了儒学的下潜,过去是文人政治家研究儒学,经过这么一改革呢?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我问,辛弃疾如何评价朱熹?

他说,追悼会上写了十六个字: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另外,因为当时朱熹是被打成了反动派,一般人都积极划清界线,不敢参加追悼会,而辛弃疾却主动参加了,惺惺相惜吧。

我问,辛弃疾有没有黑料?

他说,他也是个正常人,他每次被弹劾的理由都是“好色贪财,淫刑聚敛”,是什么让一个爱国青年堕落成了腐败分子呢?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借用某大人物的一句话,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而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干坏事。南宋时期,不只是辛弃疾贪,是个官就贪。

我问,那为什么他死后,朝廷还给他发了那么多奖状呢?追赠“光禄大夫”,谥号“忠敏”。

他说,他时刻政治正确,始终高举抗金复国大旗,激发了整个南宋百姓的爱国心,这就是正能量代表。贪点财好点色算啥?只要别太过分,朝廷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朝不想打归不想打,但是绝对不能说不想打。这就如同几十年前,一群人退守到小岛上,谁敢说一句既来之则安之?没人敢说,说了立刻就枪毙了。但是,若是负责人真的不断组织反扑呢?早就被统一了。相反,因为停止反扑认真发展经济,他们的GDP快速发展成亚洲四小龙之一。你站在岳飞、辛弃疾的角度,怎么看南宋皇帝怎么愚蠢,但是当你用今天的小岛去一类比,又会觉得,貌似南宋皇帝也没做错什么。

我说,略有所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