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回复: 0

「西北胜族」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六脉神剑的灵感来 ...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1-7 22: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威大马文化NO.0046 - 西北胜族

武威段姓有六个来源大脉,其一、西汉段贞一脉;其二、北魏厍狄凌一脉;其三、西晋段匹磾一脉、其四、东汉段翳一脉;其五、西晋段灼一脉;其六、吐谷浑段部一脉。

金庸先生在从创作《天龙八部》的时候,受武威六脉段氏的启发,在小说中给大理段氏安排了一项神功:六脉神剑。

武威六脉段氏,金庸六脉神剑。据金庸先生介绍,六脉神剑由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所创。实际上,真实的历史上,大理段氏的源头正就是武威六脉段氏。

《段氏世家》《南诏野史》《姓氏寻源》等史料都证实了段氏的郡望就在武威。武威段氏,出了很多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凉州武力豪族集团中,武威段氏也是榜上有名。



东汉末年,西北柱石三巨头之首段颎(段纪明)

东汉末年最后一位百战百胜的名将西北柱石三巨头之首段颎(段纪明)、东汉末年董卓麾下唯一寿终正寝的将领段煨、曹魏末期第一位到达云南的武威段氏族人段延、北凉时期的段业、北魏至东魏时期的星象学家段荣、北齐时期的第一勋贵段韶、北齐时期的凉州大中正段深、大周武则天时期的大理寺卿段宝玄、大理初代皇帝段思平、南诏开国元勋段俭魏等,都是武威段氏。(段深,《北齐书》卷 16《段荣传》记载其孙段深,“累迁侍中、将军、源(凉)州大中正”。北朝无源州,“源”、“凉”二字形近,“校勘记”〔一一〕云:“按‘源州’不见地志。段氏郡望是凉州姑臧,疑‘源’是‘凉’之讹”,甚是,此处实为凉州大中正,综上可知, 从东魏到北齐一直设有凉州,置刺史乃至都督。)

大理段氏作为武威六脉段氏的史料,也是非常丰富,一般认为武威段氏任云南刺史的时候,段氏就开始在云南定居了。清代著名学者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后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武威郡姑臧人也,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

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云南段氏来源于武威的段部鲜卑。张澍《姓氏寻源》有记载:“段氏有出辽西者,本鲜卑檀石槐之后,晋将段匹䃅里也。支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赁人朝拜为云南刺史,本出武威。”

段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发展于北方,西汉时期段任北地都督,玄孙段贞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以武威郡为主的段氏郡望,尊武威太守段贞为开基始祖。

且不管云南大理段氏,到底是西汉段贞一脉还是西晋段匹磾一脉,总而言之武威太守段贞是绕不开的。古人不像现代人一样迁徙很方便,所以他们往往祖祖辈辈在一个地方,即使有外迁的人,也以自己的郡望作为名前的称呼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

段氏族人会以自己的郡望是武威,而感到自豪,因为以武威是段氏最早的,同时也是最大的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段氏子孙也是极度维护武威郡望,使武威成为段氏最大的郡望。北齐段韶都督朔并定赵冀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可见武威段氏影响深远。

鉴于武威段氏的影响力,现在也不难理解金庸写《天龙八部》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六脉神剑”拔到一个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了。当然,不排除倪匡先生代笔时给“六脉神剑”又附加了一丝玄幻色彩。按照传统医学的说法人体由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构成,但大理段氏的“神剑”并不是“十二脉神剑”或“八脉神剑”,而是更贴合历史上“武威六脉段氏”而名的“六脉神剑”。

可惜金庸(原名查良镛)先生已经驾鹤西去,江湖再无金大侠,笔者也无法和金庸继续畅谈,更无法得知“金庸六脉神剑”和“武威六脉段氏”之间的渊源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对中国武侠文化的发展是居功至伟的,本文为祝贺大型人文纪录片《大师金庸》在嘉兴海宁开机而作。再次感谢金庸先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而做出的努力!



▲凉州三套车(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市场)



▲摘星小镇(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市民勤县摘星小镇)



▲凉州新赋(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市博物馆)

*武威,即武威郡,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
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所用图片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武威大马文化,立足凉州、瞭望全国、纵览国际,将为您提供审慎科学的凉州文化IP咨询。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推广,梳理唐诗《凉州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建立一个以武威为核心的「凉州学」学术体系。*「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奇闻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武威大马文化说三国」「金庸武侠遇上历史故事」「西北历史」等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