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BBS
积分: 0
设置
道具
勋章
任务
退出
登录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游戏紫苑
>
论坛
›
游戏紫苑
›
奇迹
返回列表
查看:
107
|
回复:
0
《奇迹·笨小孩》拉片分析
[复制链接]
彡風彡
彡風彡
当前离线
积分
13
4
主题
5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积分
13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9-20 12: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部电影都需要使用一定的电影拍摄、剪辑手法。可以说《奇迹·笨小孩》这部影片所使用的某些视听语言在近年影视作品中并不常见。笔者将以片中几个典型画面举例说明。
例如:片中,某晚有人盗取景浩仓库中的手机,景浩出门后马上爬上对方的卡车后,在车的主驾驶打斗,一系列镜头快切,造成了极其戏剧化的、紧张的情绪氛围。不幸,景浩被和偷盗者一同被甩出车外,此处利用了一个短暂的远景镜头确立了人物与人物、车与车的位置和他们的空间关系,保证了空间真实。
随后,被摔的浑身伤痕的景浩起身后,画面进行了虚焦处理,同时利用了消音手法并加入了尖锐的白噪音,当对方司机前来询问情况:没事吧哥们?此处声音已经模糊化处理,仿佛我们在迷糊状态下听到别对我们说话一样。之后运用了几处主角手指骨折的特写镜头(此处特写镜头的功能是揭示作用,拉近放大我们人眼在平常看不到或很难看到的细节,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也提到了摄影摄像的揭示功能)与此同时,后紧跟了几个“跳切”镜头(跳切是指插入一个与上一个镜头不连贯的镜头,这种方式很明显是违背连贯性剪辑原理的。《精疲力尽》、《寻枪》等都使用过跳切手法。其流行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浪潮电影运动”)通过手指特写、跳切、虚焦、消音的表现手法力求表现主角极端痛苦的状况,让观众认同于主角遭受的苦难,让观众自己也觉得“疼痛”来自于自己的身上,与主角感同身受。【↓以下两个镜头是用“跳切”手法组接在一起的,看起来不太连贯,从而形成画面跳跃感】
在事故发生发生后,主角的妹妹穿着睡衣就匆忙赶到现场,此处运用手持拍摄造成晃动感,像人们日常跑步时的视角,镜头的抖动造成了不安与急迫的情绪,具有一定的真实感。(如下图)
其二:“上镜头性”的使用。其来源于1920年代法国印象派电影运动,“上镜头性”主要是指:“将一个电影镜头与所拍摄的原初物体区别开来[[1]]”其目的主要是赋予被拍摄的物体一定的表现力,从而展示视觉的主观性。印象派主要表现依赖于心理动机,把人物放在一个极端的情绪之中[[2]]。主角由于没能按时交租,他所租的房子被房东锁了,主角不能回家休息,以至于只能
在外过夜。此处镜头使用扭曲的虚焦镜头,画面整体被拉扯变形,此刻我们会体会到主角内心的挣扎,由于交不起房租而无家可归,是否真的要和妹妹在街头露宿?导演通过“上镜头性”把导演自己内心的想法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思考。
其三,理性蒙太奇的使用。理性蒙太奇是1920年代苏联蒙太奇电影运动的产物。由库里肖夫、爱森斯坦等人所提出的“非叙境镜头”为主要的理论核心。“非叙境镜头”是指插入一段和影片叙事空间与时间无关的画面[[3]],这种插入是为了表达一个比喻性的观点,也可称其为“理性蒙太奇”。片中景浩与妹妹在乘坐公交车回家时正好天空在下着大雨,导演把景浩妹妹看公交车窗外的镜头与一只在风雨中逆行的蚂蚁组接在一起。这种组接方式很容易就让观众想出整个故事的主题:
景浩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平民英雄,在极其艰难的创业环境中逆流而上,不怕畏惧困难,最终战胜困难获得人生的成功。
这种表现手法很好的符合了苏联当时的社会背景——战时共产主义的艺术创业方法——为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服务,把导演的想法通过两个毫无相关的镜头组接到一起,让观众强行介绍自己的观点。当然,以上“理性蒙太奇”的做法对于国家层面是好的,其内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观众不必太多思考就能得到对主题中心思想一致的看法,但是这样也剥削了观众主动思考的权利,这种做法对于个体来说是不利的。理性蒙太奇的弊端后文还会继续提到。(下图,景浩妹妹望着窗外,好像在看车窗上逆行的蚂蚁,但是蚂蚁其实和叙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2页 ↑
[]《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6页 ↑
[]《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76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