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回复: 0

《网络文学经典解读》-诛仙和斗破苍穹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5 1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侠实际上是修仙和武侠两个领域

《仙剑奇侠传》系列单机游戏,都只能称之为有“高魔”色彩的武侠或言情。并非是仗剑行侠的手段由侠客手中的宝剑化为了仙人的法宝与神通,武就一变为仙侠。更不像在某些粗略的划分中,以人物是否具有凌空飞行的能力为标准来区别仙侠和武侠。仙与武如果只作为载体就没有本质的区别,真正的不同在于由不同的力量等级所造就的不同的社会形态与价值观念,背后是一整套世界观的差异——虽然称之为仙侠,但仙侠小说写的并不是江湖侠客寻仙访道的故事,仙侠的核心是由人修炼成仙的过程,没有也不需要侠的存在,修仙者与游侠儿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与行为方式。
萧鼎的《诛仙》就是介于武侠与修仙之间的作品,是传统武侠在网络时代最后的辉煌,也是古典仙侠最重要的早期代表作。作者虽然自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小说的主题思想,但支撑该书的核心要素其实是“仙”与“情”——少年惨遭家门不幸,异人所救,而后历经磨难险阻,修行得宝,征服上古神兽异禽,游历各种奇异之地,并与几位人间奇女子演绎出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侠”或者说“修行”只是一种点缀。《诛仙》虽然大获成功,但终究只是过渡时期的产物,书中曾让人耳目一新的想象在不断地被重复翻新后,已难免流俗,而随着女频网站与“女性向”小说的兴起,寻找爱情故事的女性读者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不再需要去忍受某些她们认为毫无意义的打打杀杀。失去了“侠”与“情”,连“武”也被“仙”所替代,“武侠小说”的彻底没落就不足为奇了,而“女性向”小说的蓬勃发展与女性读者的转向,也使后来修仙小说的作者更加自觉地为男性读者写作,这对于作为一个独立类型的修仙小说乃至整个“男性向”网络小说的定型都有深刻的影响。
武侠的没落

“武”的没落,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暴力已经远远超过内身力量所能抗衡的层次,以肉身力量为基础的武术想象也就不再能如之前那样满足读者的强力心理需求。实际上,还珠楼主的“剑仙”早已经融神魔、武侠为一体,只是由于历史断档未能延续。在港台武侠小说界,黄易在金庸之后别开生面突破“低武”层次,开创“高武”想象,并标新立以“玄幻”名之,已然终结了武术叙事。而在大陆,2003年左右,以金庸为宗的“大陆新武侠”曾经有过短暂的兴盛,其间也已略微沾染玄幻色彩。其后的网络原创长篇连载小说则宗祧黄易,并彻底撇却现实联系,直接进入纯粹虚构的玄幻空间。
而“侠”的衰微则另有因由。个人在公正问题上自作主张“私力教济”,其实意味着对社会秩序的不认同。私力救济观念泛滥,是“公力教济”不足的表征。“侠”作为追求社会公正的欲求、对于社会结构的抗争在金庸、梁羽生时期达到鼎盛,其实是有着强烈的国族主义、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而这在金庸后期代表作《鹿鼎记》里就已经自我消解了。其后是古龙小说主人公的浪子潇洒,温瑞安的少年伤感——到这个阶段,对于“侠”的公共信念已经淡化;而到了李凉,港台武侠已变为谐谑流氓,很难再找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高亢格调。在大陆网络小说里,《缺月梧桐》(作者亦名缺月梧桐,2006)最为痛切地从社会观的角度写出了“侠的沦落。在《缺月梧桐》中,有正义感的少年侠客不但没能锄强扶弱,反而被迫害得家破人亡,最终变成江湖帮派中忠顺的冷血杀手。当初血气方刚倾盖相交一起勇敢抗争的少年伙伴,在强大的社会塑造下,或自暴自弃,或归顺驯服。这个绞杀纯真淘汰良币天下无侠的“江湖”更为接近“现实”。
“侠”的衰微,当然并非说网络读者没有公正的欲求,而是读者已经不再相信仅凭借个体身体力量的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战胜烂污实现正义。关于公正的追求被导入制度探讨的轨道,转移到热衷于探讨社会变革的历史穿越小说。从根本上说,当下人们面对的社会困境,不再指向然的具体的恶人,而是指向整体压抑性的社会氛围。
总之,武侠赖以存在的“江湖”,在反武侠式的《鹿鼎记》后再难以维持其幻想的神话效果。对于读者来说,由于时代的变化,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在武侠所存在的古典社会“江湖”里不易找到对应。
即便是国族、正邪之争等等传统议题,观念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武侠符号已然不易唤起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在现代化语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没有前现代社会的相关体验,需要一个更易于代入幻想的新空间。①如前文所述,抽象化的等级世界体系与这个阶层差异迅速扩大并固化的社会结构最具有对应性。因而,玄幻练级取代了武侠,成为主导的想象。
参见吕进、韩云波(2002)《金庸“反武侠”与武侠小说的文类命运》,孙金燕(2011)《现代神话:金庸“反武侠”后“江湖”》
从武侠走向玄幻,练级小说成为新的当代神话

想象与现实经验可能性的距离越大,作品的现实反映/摹仿功能就越弱化,而欲望投射功能越强。等级化的社会秩序强力地延伸到个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因而个体只能通过想象等级地位的提升来达成个人的欲求。作为当代神话的练级小说,纯粹根据需要截取现实的某些因素,组合创构出一个与现实社会断裂的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最大的快感就是等级的提升,个体只有幻想无限的力量才能重新找回现实中失落的个人梦想。主体的自我力量被无限夸大,以达成个体超越现实之幻想。这种冲动植根于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类精神和抽象的权力意志,其想象世界建构必然具备高度的投射特征。玄幻练级小说于是极致地展现出这种提升权力的欲望。
玄幻小说里的人物尤其是主角有明显的去肉身特征,以便“意志胜利”。与其相应的,是力量幻想的高度抽象化。小说中的人物没有现实的饮食需要,所谓的修炼,只要以莫名其妙的方式表示吸取宇宙能量即可,而其意义也仅与技能增长相关。寿命被极度夸大,并且老而不衰,力量技能与生命力脱离——这更显示幻想的暴力指涉的是现实中的权力。肉身既已弱化,肉身的痛苦也就不再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概念化的死亡作为人物的终止。在打斗时,哪怕断头断手都可以轻易再生,甚至死也可以复生。但是矛盾的是,在描写修炼场景时会极度夸大其痛苦。这是为了显示升级的艰难,制造轻微的暂时压抑,以便成功升级时获得更多的快感。这种神话化的主体,是读者想象式得偿所愿所必需的中介。
小说主要内容是动机一练功一升级一遂愿不断循环的历程,即限于特定的升级欲望的同语反复。更为内在的限定是,主角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主要为暴力,但实际上是更为抽象的等级权力)来实现愿望——获得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升级的快感并不在于升级本身,而在于升级带来的能力飞跃克服障碍,在斗争中获胜,实现目标。至于斗争,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角和对手基本上进行正面对决——这是一种简单化的人际博弈想象。它几乎不涉及智谋,只用简单的某种身体暴力能量来替代人的所有能力,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因而显得简单初级。接受这种形式的读者如此之多,意味着网络大众读者对于人际关系想象的简单初级,不愿意更深刻地复杂化、社会化;除了作者和读者都年龄偏低且社会融入度偏低以外,也说明了社会压力如何沉重,以至于读者最需要的只是最简单的宣泄。
总之,玄幻练级小说创造与现实完全断裂的玄妙世界,尽情渲染主体近乎无限的技能,是为了权力意志完全伸展。
为什么《斗破苍穹》比其他玄幻练级小说更吸引读者?

对于连载小说而言,必须在开头数章就牢牢抓住读者,主角必须迅速使读者产生认同。天蚕土豆《斗破苍穹》出彩之处就在于善于营造“低开高走”的氛围,为主角的“逆袭”创造情节基础动力。小说的开头描述了主角萧炎的困境,第一章就写主角家族检测斗气,曾经被视为天才的主角如今不进反退,被家族其他年轻子弟轻蔑议论,并在和别人的对比中进步强化这一点,压抑主角。然而又荡开一笔写天才的女主角萧薰儿对他的安慰,引起别人的羡慕,这马上使先入为主代入主角的读者产生一丝人生失意但情场得意的爽感。第二章简介这个虚构世界的等级结构,赋予主角灵魂远强于常人这样的“金手指”;描绘身为族长的父亲对他的期望,进一步设定主角的发展目标及其紧迫性;在结尾处又埋下伏笔,点出主角所佩戴戒指的特殊处。而之后第3章到第7章则讲述了主角遭遇退婚的耻辱。围绕婚约进行辩论时,对方蛮横地诱惑和威逼,让主角发出愤怒的宣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当场写下休书并提出三年之后决斗。
小说开头用7个章节、约2万字写出了主角的困境,并展示了主角的论辩能力和宁折毋弯的性格,引导(同样面临生活困境而以读小说娱乐的)读者想象代入。至此,铺垫压抑的过程已经足够蓄势,于是顺理成章地让主角道出这部作品最为根本的力量崇拜观念:“呵呵,实力呐…这个世界,没有实力,连一坨狗屎都不如,至少,狗屎还没人敢去踩!”
在武侠小说中,虽然有力量差别,但是没有如此明确且严格细密的等级;虽然也会突出力量的差距,但还容许高手失手于比他实力低得多的人,因为它们承认高手的弱点,也重视激情对实力的超越性提高;人物还未神魔化,其中的非现实力量还接近于现实社会的复杂博弈。而在玄幻练级小说里,力量差距几乎被视为绝对的、不可动摇的决定因素。
单一化的练级想象不断重复,正是由于现实重力逻辑替代了想象力演化逻辑。网络游戏行业也存在同样的状况,国内游戏主导模式也是升级,玩家追求的不是游戏本身的乐趣,而是高于其他人的优越感。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以及消费习惯引起的类型模式的扭曲,是商业利益反复淘后的结果,也是玩家付费不断选择沉淀出的结果。练级小说的“小白化现象,正是社会整体秩序格局的产物。
练级小说并非一开始就这样推崇杀伐果断唯我独尊。比如《飘邈之旅》(萧潜,2005)的友情描写就很饱满。然而,随着梦入神机等原本颇具创作个性的作者在利润的诱惑下滑向单调的套路,“练级”迅速成为网文最热门的主流,与之相应的是社会上广为流行的成功学。2007年国内开始大规模推广宽带,网络用户指数连续上升涌进一批新的网络文学读者“小白”,于是以《星辰变》为代表的“小白文”得以大行其道。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又带入一批新的文化、年纪、收入“三低”的读者,如初高中生、青年民工,于是产生了《斗破苍穹》为代表的新一波“小白文”热潮。日本漫画中的主流也是打斗、升级,但以“中二”“热血”为主导价值观;而《斗破苍穹》等小说则不时流露出一种极其阴鸷的自私怨恨,透露着压抑扭曲的气息。
社会背景和读者市场直接决定了文学形式及其想象方式。并不是天蚕土豆们没有能力复杂,而是他们不必复杂。他们必须保持简单直接才能满足最大多数读者的需求。练级小说于是也不必成长。“成长小说是启蒙主义文化的产物,主角经过生活的训练,提升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精神层次,其背后是对“人”的人文主义信念。而玄幻练级小说只关心如何实现读者的欲望。在练级的逻辑之下,小说中的人物始终被读者的欲望所控制,无法形成自主性。在小说所描写的残酷世界里很难找到对抗性的价值,它所携带的价值观再一次加剧了现实世界的残酷性。没有超越性的共同追求,导致权力到达巅峰后产生极度的空虚—这也是练级小说最大的内在心理局限。
结语

真正终结骑士文学的不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而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时代新英雄鲁滨逊,只有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发生改变,玄幻练级小说的铁笼子才会被突破。
从积极的角度看,“小白化”具有某种文化民主的意味。在这个体系中“废柴”有了某种表达的可能,这种基本的欲求满足有着存在的合理性。文化民主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过程在一定时期内会导致精神文化的拉低摊平,但是底盘的扩大,总体上又是人类精神整体上升的必经之途,文化的普遍提高必须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成立。当我们能够宽容地看待不乏浅白粗陋的玄幻练级小说,并理解这一文化现象背后所隐藏的人性追求和历史潮流时,才能够形成宽广而敏感的内心,去营造真正美好的社会。
网络文学经典解读



网络文学经典解读

作者: 邵燕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