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反对仅仅只在思想的领域或是自然的领域中解释思想,而要在社会形式中处理思想的诞生。
直接说来,商品交换的形式中潜藏着西方哲学的起源。
这就是哲学史上的“希腊奇迹”问题,因为仅仅在不长的时间里,哲学的几乎所有基础性概念就都被一股脑的提了出来:存在、精神、实体、本质、现象、质料、逻格斯、理念、形式、正义、政治、主体、客体、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灵魂等等。
如果按照时髦的说法,这就是哲学史上一个偶然性“事件”,它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地基使得一切情况都变化了。但是这不是对问题的解释,而是对解释问题的可能的放弃。
不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这样一个解释:
“希腊奇迹”,或者说“抽象形式的思维”和商品交换-金属铸币的诞生具有本质的相关性。
乍一看,这是一个十分跳跃的东西,货币难道创造了思想吗?不是货币创造了具体的思想【内容】,而是货币创造了“抽象思维的【形式】”,也就是最简单的“普遍性”、“总体性”、“统一性”。
譬如:花是深红色的。 货币当然没有告诉我们“花 是 深红 颜色”这里的任何一个具体的内容,但是它创造了“某物”“某物有某属性”“属性有程度深浅之分”这些最最抽象的【形式】。熟悉哲学史的大概已经发现,这就是康德的知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版本,先验范畴被归基到现实的物质生活中。
这些【概念形式】只能由现实的物质生活解释,而这个生活就是【商品交换】。商品交换是抽象的,尽管它交换了实在的商品,但是这一行为归根结底必然是抽象的。因为交换的基本要素就是使得某物完好无损的被交付到另一个人手中,此时的物的物理性质在逻辑上不可以有任何损耗,这只有在【抽象的时空中】才是逻辑上合理的,因此交换虽然有具体的内容,但是在【形式】上必然是纯粹的抽象。
这种交换产生了对价值的观念,即某两个物尽管是不同的(用处),但是可以是相同的(等价)。此时使得“不同物相同”,在差异中实现统一性的东西,就是货币。货币可以给任何东西标价,以使得整个世界都能被货币的估价特性所反射,这时货币就是最早的“总体性”、“统一性”概念的来源,是最早的哲学思想的母体。
赫拉克利特宇宙学是商品交换的投影,即由抽象(逻各斯)调节的货币化交换的无限循环。
巴门尼德的存在,即“一”,是货币的投影,是完全从交换中抽象出来的货币物质,因此是有限的,单一的、抽象的、时间和空间不变的。 金属铸币在古希腊的第一次出现,使得巴门尼德第一次能够超越任何有形的物质,提出“存在”这个基础性概念。“存在”的无所不包、普遍性就是现实中商品交换所诞生的货币在思维中的反映;而货币的拥有者个体就是哲学“主体”的现实基础,也构成了近代契约论的“个人主义”原型。
货币同时促进了个体的自主原子性,并提供了一种模型,塑造了个体意识的同一性和半物质-半抽象的前苏格拉底的宇宙概念。
但是,对于哲学家本人来说,由于商品交换在本质上的抽象性,它不直接对人的思维开放,因此哲学家实际上对自己思想的现实来源是无意识的。这种哲学无意识源自于商品交换结构的无意识性。
在这种理论中,商品交换和货币在本质上的抽象性 是 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的发生学起源,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诞生出西方式的概念化的哲学体系,因为中国的商品经济不够繁荣;同样的,这也构成了对李约瑟问题的重要解释资源,即现代科学形式的基础的抽象化的思维方式只是西方的特定产物,无论是纯粹数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如此;而相应的古中国则没有相关的条件以发展出现代科学。 |
|